去年以来,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求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苏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作出全面部署。
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科教大省,当前,江苏已迈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跃升期”。全省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以农业全产业链为主线,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全产业链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实落地,2023年省级财政支持建设18条市域全产业链,加快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累计获批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79个。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其中超百亿元7个。
农产品加工迈出新步伐。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规模发展、集聚发展形态趋势。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7150家,今年1月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营业收入49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培育62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上中下游企业相互依存、深层次地融合的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休闲农业展现新面貌。“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引领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创新推出“百优乡产”“百味乡食”系列推介活动,探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8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过1.4万个,休闲农业综合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主体培育显现新成效。一手抓龙头,一手抓创新。今年新增1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总数115家,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达到952家。连续7年举办全省农村创业大赛,培育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37人,全省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51万人。
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稻米油、白炭黑、茶饮、特医食品等产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大米蛋白质粉、茶粉、饲料添加剂、青蒿素、蓝莓和荷藕深加工产品等细分市场优势逐步扩大,形成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单品冠军。
答好时代命题,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将聚焦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突出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突出产业深度转型,突出链式深层次地融合,突出区域联动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点,深入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统筹推进农业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乡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创新“休闲农业+X”模式。通过创意、教育、康养、都市农园、体育等各种要素,为休闲农业发展赋能,累计培育市级主题创意农园96家、耕读教育实践基地59家、乡村康养基地24家、都市农园建筑设计企业16家、乡村特色体育基地20家,持续推动休闲农业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化品牌与平台建设。创设“科金兴农服务日”服务对接品牌,累计组织专题活动45场,协调对接处理问题困难500余个;推出“莱斯乡村”宣传小程序,线余款产品,开展定点地推190余场次、社群团购600余场次、直播带货320余场次,线下开设运营中心展示空间,助推农业多种功能向多重价值转化。
实施“新村民种子计划”。发起“莱斯乡村共享小院+”项目,首批确定6个“莱斯乡村共享小院+”特色村项目先行试点村,精选发布88栋共享小院,吸引120位市民成为“莱斯乡村新村民种子”,签约11家跨行业企业成为项目合作单位,邀请45位专家成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助村专家团,共同寻觅乡愁。
聚焦支撑保障。连续两年组织创意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路演对接会,累计达成合作意向182个,为南京创意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施三产融合用地政策,结合土地入市、联营入股等方式,确保休闲农业用地项目能够落地,截至目前共入库4批276个项目。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构建产学研新格局。以打造农产品加工技术跃升地、未来农业产业孵化池为主线,加快前沿技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已打造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平台42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14个。金农生物、威尔森淀粉、韩宴食品、爸爸糖食品等30多家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在稻米、小麦、肉类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以产业重点工作为突破,打通产学研新脉络。加快建设“无人化农场”“育秧工厂”“智慧牧场”“数字渔场”“植物工厂”等产业应用场景。部省市共建的无锡农业大数据平台已正式建成,由市农业农村局和无锡市农业科学院共同打造的特色果品小型机械研产学推用创新融合体产业联盟正在筹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向智能化快速迈进。全市市级以上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的超80%。
以机制体制完善为保障,打造产学研新标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六部门,与江南大学、梁溪科技城共建食品科技产业合作专班,今年以来,专班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公司8家。市农业农村局与江南大学建立挂职制度,湖滨区与江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合作共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发展合力。
盐城市立足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海洋生物产业,推动海洋食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培育海洋经济稳步的增长极。
做优海洋生物新产业。建设海洋生物产业链,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培植螺旋藻、海藻酸钠等海洋药源生物,发展现代海洋生物药品、高端保健品、海洋生物化妆品和生物化工制品等,基本形成了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化妆品等产业集聚效应,现有29家海洋生物产业规上企业,年开票销售突破30亿元。
突破关键核心新技术。依托盐城海洋生物产业园和东台沿海经济区,建设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获批10多家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
构建海洋休闲新格局。用好用活黄海湿地世界遗产、渔港风光以及海盐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提升渔港特色小镇和沿海特色渔村,推进海洋渔业与观光休闲、生态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集渔港海钓、游艇出海体验、海上观日出、赶海捡拾游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
打好“特色牌”,推动五大产业集群发展。立足淮安生态底色和产业特色,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建议》;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张全产业链图谱”的模式,促进产业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
打好“链条牌”,打造完备农业全产业链。建强产业链链主,拉长产业链条。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416家、年出售的收益达911亿元;小龙虾产业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繁育、养殖、加工、商贸、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86亿元;成立淮安大米集团,构建集良种选育、生产基地、加工仓储、包装营销全流程稻米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打好“招引牌”,借助外力兴集群。聚焦“链主”企业和重点区域,绘制重点项目招引图谱,建立联动招商机制,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近年来,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中“精深加工、新业态、高技术”项目比重达70%以上。
打好“融合牌”,推动新业态发展。依托洪泽湖、白马湖、大运河和传统村落等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康养、农业研学、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农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产业链建设和新业态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前瞻布局新兴起的产业。以获批开展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为契机,将现代农业融入大健康产业布局;集聚东圣生物、一鸣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等高端功能性健康食品企业,雀巢健康、鲲鱼健康等特医配方食品研发生产企业,打造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特医配方食品产业,其中,特医配方食品研发生产公司数占全省30%、全国16%,产业规模、获批产品数均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强化产业科技赋能;将农业科技需求融入大院大所、离岸创新中心、实验室、研发机构等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技术供需精准对接;组织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进高校”活动,推进院所科研力量、飞地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需求的有效“嫁接”;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初始农产品“物尽其用”和农业副产品“变废为宝”,实现加工效率和产品价值最大化。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规模。围绕产业锻长板、补短板,一体推进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园区打造。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和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培大育强行动,重点打造泰兴黄桥和泰州医药高新区两个新兴产业集聚区,全市农业新兴产业年产值规模超30亿元。
宿迁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主攻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三个持续”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提高优质农产品产量,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82%;持续调整产业结构,2000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乡镇全覆盖,花木、河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跻身全国前列;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间安排市级以上财政资金5.6亿元支持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累计撬动近百亿元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农产品加工业。
“三类主体”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农产品初加工主体,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地初加工和主食加工;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市挂牌创业板、新三板、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的农业企业中加工型企业占80%;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推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农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组建农业产业联盟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2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1万户,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
“三项行动”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先后招引正大“中央厨房”、益和宠品汇、优格生物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行动,现有在建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额297亿元;实施技改升级和设备更新行动,支持21家精深加工公司,开展总投资额23.7亿元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